查看原文
其他

方木实盘周记2024年6月15日(分众历年分红、茅台批价2200、洋河海天体量)

日拱一卒的方木 方木小院
2024-09-21

本周交易:无

目前持仓

腾讯51%,茅台29%,洋河8%,分众12%

上期持仓

腾讯50%,茅台30%,洋河8%,分众12%

注①:采用席勒市盈率估值的企业,不估算三年后估值。

注②:除“当前股价”和百分比之外,其他科目单位为人民币亿元。

注③:持股比例=持股市值/账户总值。在无交易状态下,该比例也可能因每只个股股价波动幅度不同,而发生小幅变化。

注④:持股比例为四舍五入数据,例如10%代表实际仓位在9.50%~10.49%之间(不足1%的仓位采用实际数据)。

当周波动

本周沪深300指数基金510310下跌0.74%,方木实盘净值下跌0.6%

方木实盘年度收益率

2024年内,沪深300指数基金510310涨幅+3.83%,方木实盘净值涨幅+8.8%

2024年内,方木实盘净值每周变化情况:

注:方木实盘年度收益率,取「基金净值法收益率」和「资金加权收益率」二者之间的低值记录。

强烈声明

本文为方木个人投资记录,文中任何操作或看法,均可能充满方木个人的偏见和错误

方木不向任何人进行任何股票或基金的买卖推荐,文中提及的任何个股或基金,都有腰斩的风险

请坚持独立思考,万万不可依赖方木的判断或行为作出买卖决策。切记切记。

重要事项

  1. 分众历年现金分红、1-4月广告花费。
  2. 茅台批价断崖下跌,逼近2200元/瓶。
  3. 洋河「海之蓝」与「天之蓝」体量的困惑。

接下来的内容是对本周重要事项的展开:

01


本周三(6月12日)晚间,分众2023年年度分红到账:

每10股派发现金3.3元(含税),共计派发现金47.66亿,几乎把2023年48.3亿的归母净利润全都分给股东。

分众历年现金分红情况(见下图):

自2015年借壳上市至今,分众累计现金分红约257亿,累计归母净利392亿,累计分红率66%。

最近三年(2021年~2023年)分红率大幅提升,分别达到81%、217%、99%。

其中,2021年和2022年,除年度分红外,分别进行了半年度分红和前三季度分红。

在此前的「利润分配预案」里披露,2024年中期,计划将归母净利的不超过80%,也拿来现金分红(见下图):

分众近年来大幅提高分红比例,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:

①国内优质媒体点位基本占领完毕,国内在点位上的扩张余地已经不大,未来国内扩张,也用不了啥钱,所需资本几乎可以忽略。

②相比经营需求而言,分众完全是现金泛滥。

③资金留在公司做投资,几年下来的结果显示,除了一个数禾科技之外,其他投资整体损失过半,不是自己的强项。

④通过现金分红,江总个人可以将大量现金合法换汇汇出境外。

2022年度,分众前三季度+年度分红合计60.66亿,江总自己通过全资的香港公司持有分众传媒23.72%的股份,可以分大约14.4亿现金出境,为此只需要缴纳不超过10%的股息税。

同样的,2023年度分红47.66亿,江总可以收到现金11.3亿。

而自2015年借壳上市以来,江总已经累计收到61亿的现金分红。

通过分红,江总可以在不卖出持股的情况下,获得大量的可出境现金,回购做不到。这笔钱,可以在境外项目需要资金,但市场融资环境不好时,以江总境外全资子公司投资的名义参与,这既为境外子公司的经营提供了资金来源,也为自己的资金增值找到了出路。

另外,上周记里写到,从品牌广告的效果来看,电梯媒介是广告效果最好的一个市场(见下图):

有朋友在留言区问,这段论述的数据支撑有吗?方木当时回复说,可以参考CTR数据(见下图):

恰好,本周「CTR媒介」发布“2024年1-4月广告市场花费”数据。

2024年前4个月,整体广告市场花费同比上涨4%。

具体到分众所在的户外广告媒介,“2024年1-4月各户外广告渠道花费同比变化”(见下图):

虽然CTR是按「刊例价」统计的花费数据,并不是真实的广告合同成交价,但能大致反映各个户外广告媒介的广告投放量的一个变化情况。

2024年前4个月,排在第一档的「电梯电视和海报媒介」同比增长20%以上,而排在第二档的「火车/高铁站」也仅有3.4%增长,剩下的户外广告媒介则全是负增长!

从这个数据来看,对于分众梯媒的品牌广告效果,客户还是非常认可的,持续在分众做品牌广告投资,因此分众依然能维持正增长,而其他媒介的广告减投速度是惊人的,这也是分众抗风险能力的体现。

02


本周,飞天茅台批价断崖式下跌,逼近2200元/瓶:

两个月前,飞天茅台批价曾跌破2600元/瓶,一路逼近2500元/瓶大关(见下图):

当时就引发了不小的波澜,4月8日茅台股价单日下跌2.82%,市值一天蒸发超过600亿,跌出了一个很“6”的吉祥数字(见下图):

同时,带动其它白酒股也纷纷大跌。

4月11日,飞天茅台批价企稳,随后开始反弹。

接着,到5月7日的时候,飞天茅台的批价再次跌破2600元/瓶(见下图):

但有意思的是,同样是茅台批价跌破2600元/瓶,这一次茅台的股价却创了年内新高1770元(见下图):

进入6月份,飞天茅台批价连续跌破2500元/瓶、2400元/瓶。

根据酱酒平台“不二酱”数据显示,6月13日(周四),24年飞天茅台(散)跌破2400元/瓶大关,23年飞天茅台(散)逼近2400元/瓶(见下图):

不仅如此,6月13日,淘宝、拼多多等电商平台上,有商铺上飞天茅台53度500ml的双支装售价仅4577元,折算为单瓶的价格已低至2288.5元/瓶:

单支装有商铺挂出了2340元/瓶:

这还没完,6月14日(周五),飞天茅台批价断崖式下跌,单日下跌近200元/瓶,一口气直接跌破2300元/瓶,逼近2200元/瓶(见下图):

其中,24年飞天(散)跌至2230元/瓶,23年飞天(散)跌至2260元/瓶。

哇哦~哇哦~这一波也算是长见识了。。。

随着茅台价格持续走低,一时之间,风声鹤唳,坊间“鬼故事”四起,“黄茅起义”、“黄牛拒绝回收”、“商家跑路”、“掼蛋不喝酒”。。。闹得沸沸扬扬,其实不过是典型的树大招风,媒体硬蹭硬挣“茅台”这两个字的流量钱罢了。

与此同时,茅台股价也跟着大幅下跌!

本周二(6月11日),茅台股价单日下跌超过3%,其他白酒企业也纷纷表示“陪一杯”——陪大哥同跌(见下图):

本周五(6月14日)盘中最低来到1520.46元,这也是自2022年11月29日以来最低!

好在午后来了一波拉升,截至本周五收盘,茅台股价定格在1555元:

话说,市场先生这么喜欢开“豹子”的嘛,上次是666,这次是555😂

从5月7日高点的1770元,一路下跌至本周收盘的1555元,1个月的时间下跌近12%。

此刻记录这些,并不是因为茅台批价下跌这事儿有多重要,而是因为历史总是会重演,把当下所经历的见闻写下来,主要是为了告诉以后的自己:

茅台酒的批价波动,一直是常态!

正如在《方木实盘周记2024年4月20日》里,记录的“2021~2023年茅台酒在全年(包括重要节日)的批价变化情况”(见下图):

当时写了,通过回顾近三年的批价数据,我们发现(见下图):

而且,无论过往茅台酒的价格如何起起伏伏,事后证明茅台价格还是会继续坚挺。

作为茅台的投资者,我们无需为当前的批价波动感到焦虑,更无需每天盯着动态数据看。

更重要的是,理解以下常识:

①茅台酒在消费者心中的品牌地位依然未变,消费者全渠道很难找到平价替代品。

说起品牌,在最新发布的《2023胡润品牌榜》中,贵州茅台连续第六次成为“最具价值中国品牌”,品牌价值10500亿元,仍是榜上唯一的万亿级品牌。

②长期来看,茅台酒的市场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,而茅台酒因为产能受限(赤水河就那么大、五年出厂),将在很长时期内处于供不应求状态。

以上这两点不变,对茅台的根本来说,就没有实质性的伤害。

基于这两条,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得出以下两点判断:

第一,批价下降,并不会改变飞天茅台供不应求的事实!

段永平在雪球上回复投资者的时候就说到:喜欢喝茅台酒的人,不会因为市场价跌了就不喝茅台酒(见下图):

对那些有能力消费茅台酒的人,尤其是高净值消费者,多少钱一瓶对他们都一样,该消费的还是要消费,也根本不在消费降级的讨论范围之内的。而且,由简入奢易,由奢入简难,喝惯了好酒,降级挺难的。

不仅如此,从群体的视角来看,人的口味从淡到浓是可能发生的,但从浓到淡是很难发生的,这便是喝酱香酒的人越来越多的口味原因,其口味的侵入感太强,喝了酱香觉得其他很多酒都比较淡。

不是年轻人爱喝江小白,是他们没有能力消费茅台,不要低估了中国人酒文化民族性。

另外,批价波动对终端价格的影响,其实并没有那么大,正如此前所写(见下图):

行业媒体调研端午期间终端市场发现,多数地方终端价格稳定在2800元左右。

所以,不论批价跌破2500、还是2400、甚至2000,实际上,真正能以这个价格拿到茅台的依然是少数群体。

恰好,@素菊姐 在老唐《2024年第23周回顾》的留言区,也分享了一个生活中的真实消费案例:

说起大企业直采(1499元)茅台酒转卖,前半个月正好有朋友从这种企业买了6箱茅台酒,2000元一瓶,导致另外一个朋友听到后也说先试喝一下,没问题的话,也要入手几箱。你看,现的的茅台酒,对于需要的人来说,2000元一瓶就是捡到了大便宜。

朋友聚会宴请都常用茅台酒,需求量不少,沟买渠道可靠的话,以这个价格购买觉得好划算。

你看,茅台跌价,并不代表茅台真实的、实打实的消费需求下滑!

第二,茅台在消费者心中不仅仅是酒,更是一种“社交货币”。

酒桌作为中国人最为重要的社交场所,并不会随着经济发展而降低,反而是随着经济发展而加强。

作为一种社交货币,茅台的功能是清晰而简单的,那就是达成社交目的,帮助人们实现更高收入的一种工具。

不管是表示对商业伙伴的敬意,还是需要表达迎来送往的诚心,茅台只要拿出来,这一份诚心和敬意,就得到了充分的表达。

特别是,宴请上茅台,菜的价格可能大家看不出来,茅台酒一上就知道这规格了。而且,宴请之后,回请别人也不能用低于这个档次的,特别是他们都消费得起。

否则,你就请我喝款家常酒?怎么体现你的诚意呢?

诚然,当下的经济、消费以及行业大环境不好,但未来只要中国经济在发展,那么,总有一款酒要成为社交场所中价值最高的社交货币,而就目前来看,只有茅台具备有这样的能力和实力。

只要经济重回扩张周期,加上有钱人持续增多,茅台作为社交货币的需求,只会节节上升。

因为这需要更为频繁的商务活动,企业家有更多的进取心,人们都对社交产生的未来价值产生更多的货币想象力,茅台的需求量会因此而持续增长。

③还有一条常识很重要,茅台厂家(上市公司)的利润只跟出厂价有关。

这就意味着,只要茅台厂家(上市公司)卖出去的茅台酒不会变少,茅台酒的出厂价不会降低,无论茅台批价怎么波动、无论有多少版本“鬼故事”流传,几乎不会影响到茅台厂家(上市公司)的业绩!

茅台这个大功率印钞机,依然可以日复一日的赚取真金白银,并且还将其中高达61%的部分,以现金分红的形式回报给股东。

说起分红,茅台本周公告,2023年年度现金分红的股权登记日是2024年6月18日(下周二),预计18号当日晚上就能到账,每股30.876元。

所以,你看,面对茅台批价的常态化波动,茅台酒厂不慌、喝茅台酒的消费者不慌、真正懂茅台的投资者也不会慌!

相反,现在担心茅台批价下跌的,其实是那些想通过短期差价挣快钱的人(比如黄牛、撸货圈等等),他们看见行情不好就想抓紧变现,因为对他们而言,批价下跌会带来几个W、几十个W、甚至成百上千个W这样实打实的损失,自然慌得一批!

03


上周五(6月7日),洋河召开了2023年股东大会。

关于洋河股东大会的完整实录,网上已有多份非常详尽细致的整理,有需要的朋友,自行搜索一下即可。

方木这里就不再誊写了,挑几点我比较关注的,做个简评。

关于「海之蓝」与「天之蓝」的体量:

洋河2023年全年营收约331亿,其中酒类业务营收约325亿。

按此前2023年业绩说明会上所说(见下图):

蓝色经典的销售占比超过70%,注意并不是往年的“超过75%”,也不是“超过80%”,所以按正常理解的话,应该没有“超过75%”吧!

那简单点,就按75%算,如果是总营收占比口径,则蓝色经典的营收合计大概是248.3亿(331亿 x 75%),如果是酒类营收占比口径,则蓝色经典的营收合计大概是243.8亿(325亿 x 75%)。

而在此次股东大会上,董事长张联东讲到:

目前体量最大的是海之蓝和M6+。

其中,海之蓝已有130~140亿体量,将按200亿大单品目标发展。

M6+体量约80亿,M6+、水晶梦、天之蓝将向百亿目标推进。

方木对此有点困惑了:

此前业绩说明会上讲到,规模上从大到小依次是:梦之蓝>海之蓝>天之蓝。

若「海之蓝」已有130~140亿体量,折个中吧,就按135亿算,那「梦之蓝」的体量至少应该是135亿以上,如此一来,「梦之蓝」+「海之蓝」的体量就达到270亿。

这样算下来,蓝色经典的营收占比,无论是占总营收的比重、还是占酒类业务营收的比重,都将超过80%,这与业绩会上的“蓝色经典超过70%”的说法,并不相符。

猜测有种可能,股东会上说的体量是包含增值税的收入口径,如果按财报营业收入口径的话,就需要扣除13%的增值税,则「海之蓝」的营收大概是119亿,「M6+」的营收大概是71亿,「梦之蓝」的营收大概至少119亿,「梦之蓝」+「海之蓝」的营收至少238亿。

这样的话,蓝色经典营收中,除去「梦之蓝」+「海之蓝」的这至少238亿:

5.8亿 = 243.8亿 - 238亿

10亿 = 248.3亿 - 238亿

算下来,剩下的「天之蓝」只有大约5亿~10亿的体量吗?

如果只有5亿~10亿,喊出“天之蓝的目标是要冲击100亿规模”,这似乎有点太远了吧。。。

而且,「海之蓝」的体量这么大、「天之蓝」的体量这么小,也实在有点出乎意料哇!

另外,如果「梦之蓝」营收119亿以上,「M6+」营收71亿,那么剩下的「水晶梦」和「M9」、「手工班」的体量,合计大概在48亿以上,这比此前估算的44.2亿和13.3亿要低不少(见下图):

尤其是高端酒「M9」、「手工班」的营收,可能就要更低了。

当然,还有一种可能是,蓝色经典的实际营收占比,要高于业绩会上说的“蓝色经典销售占比超过70%”。。。

所以,不得不再次吐槽洋河的信息披露,真是一言难尽,财报上这些信息没有就算了,然后业绩会上和股东会上各自披露的信息,不仅口径不一致,而且也不能严丝合缝的对应。。。。这么费股东,真的好吗😂

由于周记篇幅关系,对于「洋河2023年股东大会」的简评,本周先写这些,后续的内容将会在下周中间推送。


好了,本文就写到这里,感谢朋友们的耐心阅读。

素材来源官方媒体/网络新闻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方木小院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